公开的情书(新编版) 下载 pdf 百度网盘 epub 免费 2025 电子书 mobi 在线

公开的情书(新编版)精美图片
》公开的情书(新编版)电子书籍版权问题 请点击这里查看《

公开的情书(新编版)书籍详细信息

  • ISBN:9787520710992
  • 作者:暂无作者
  • 出版社:暂无出版社
  • 出版时间:2019-11
  • 页数:400
  • 价格:37.98
  • 纸张:胶版纸
  • 装帧:平装-胶订
  • 开本:16开
  • 语言:未知
  • 丛书:暂无丛书
  • TAG:暂无
  • 豆瓣评分:暂无豆瓣评分
  • 豆瓣短评:点击查看
  • 豆瓣讨论:点击查看
  • 豆瓣目录:点击查看
  • 读书笔记:点击查看
  • 原文摘录:点击查看

内容简介:

本书是一部书信体小说,作者以自己与朋友间的大量通信为基本素材,经过加工虚构而成。1972年,四个天南地北的青年知识分子在半年间的数十封往来书信中,诉说人生的坎坷,探讨爱的权利,憧憬 的未来。真真、老久、老嘎、老邪门等“思考的一代”青年形象呼之欲出。他们不媚俗、不颓废,坚持独立思考,在动荡的环境中追寻真、善、美,展现了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初期青年人历经迷惘、痛苦后的自觉与奋进。

本书是金观涛、刘青峰夫妇 为珍视的一部作品。此次再版,作者特意写作了两万言自序,并精选大量读者来信,生动还原了那个年代的社会生活和年轻人的精神追求。四十年前的一代青年已经老去,但那个年代散发出的青春理想与人性光芒,不会因时光的流逝而有褪色……


书籍目录:

目录

新版序言:从爱的权利到思想自由(刘青峰)

辑 等待和寻找

第二辑 心的碰撞

第三辑 带着镣铐的爱情

第四辑 只有一次生命

油印本(1978)序言(山友)

油印本(1978)跋

彷徨?思考?创造:致《公开的情书》的读者

读者?作者?编者


作者介绍:

靳凡,原名刘青峰,曾任郑州大学教师、 副研究员,《自然辩证法通讯》编辑,香港中文大学《二十一世纪》双月刊主编;现任中国美术学院思想史与书画研究中心学术委员。


出版社信息:

暂无出版社相关信息,正在全力查找中!


书籍摘录:

中篇小说《公开的情书》(本序言以下简称《情书》)成稿于1972年春天,至今已过去四十五年。半个世纪用历史尺度来看很短暂,对于个人来说却很漫长,长到足以忘记一些不应该忘记的人和事。为什么想到做这个新编?是由2016年7月收到老友一包快递而引发的。

    包裹里装着《情书》残缺不全的油印本,落款为1978年12月,纸张发黄变脆,可以说,这是《十月》1980年 期首刊这篇小说之前,《情书》作为非正式出版物流传的物证。

    手捧油印本,先看序言。序言写得真好,散发着那个时代特有的气息,但写序的“山友”是何人?很可能就是五年前病故的老友李三友吧? ,再也不能找他核实。再看 只有大半页的小跋。有段文字透露出作者不希望读者追究自己的身世,也许是针对手抄本传阅后有人把小说人物与真人对照而言。对刚刚过去的“文化大革命”,只有一句话:“那些年月还有什么好提的呢?” 一句是:“未来永远属于青年!”好像那时我们已告别青年时代。我 忘记写过这个小跋了。掩卷追忆,是由谁主持、哪些朋友参与,用哪里的打字机和油印机做出这份油印本的呢? 记不起来了。我追问多位亲友,回答都是:真的记不起来了。毕竟,快四十年了,记忆早已斑驳脱落。记忆被唤醒却又难以复原,所谓事过境迁,历史的真实过程就这样被埋没了。

    2016年11月初的 ,观涛在杭州上完中国美术学院大课,我们与十来位学生到“西湖春天”餐厅吃晚饭,一位年轻女博士拿出她从网上淘来的《情书》单行本送我。我问同桌的“80后”“90后”年轻人:“看过这本小书吗?”有几位说看过。“看得进去吗?”一位从事IT 的年轻朋友说:“刚看过,很感动,很有意思呢。”另一位问:“为什么不再版?”我随口答道:“没有想过这个问题。”观涛素来健康少病,11月底到12月间因突如其来的高烧住进医院。他感慨:正在做、想做的事还不少,身体垮下来怎么办?现在是否应该听朋友劝告,写写回忆录了?他常把自己比作一支射向茫茫黑夜的箭,掉在哪里无所谓。如果不是生病,我们一般不会讨论这个问题。为此,我快速浏览封存在电脑中的1989 年以前通信的扫描件。不看则罢,一看整夜失眠。1980 年《情书》读者的一封封来信,诉说着那一代年轻人的精神苦闷和追求。湖南人民出版社编辑胡凡女士的多封来信,平静叙述《兴盛与危机》出版屡屡受挫和她的执着力争。商务印书馆高崧先生来信告诉我们,史枚先生在编《历史的沉思》后如何受到压力,抑郁而逝。上海人民出版社老编辑马嵩山先生在1989年7月的一封信中提到,为争取出版《新十日谈》,他在烈日下步行七小时。90年代初,高先生、马先生已相继病逝……分开来看,每一封信似乎都很平淡、平常;集中在一起看,所涉人和事是如此鲜活、生动,不经意地透露着80年代充斥整个社会的开放气氛和活泼向上精神。三十多年后再看那个已逝去的年代,就如同坐在飞机上俯瞰阳光下的蓝色大海。如果说当年那些 事件、社团和代表人物,好像海面上一排排耀眼的白色浪花,那么,当年写信的这些人,就如同那深埋波浪之下、难以被看到的推波助澜的洋流。他们的所思所为,代表着“文化大革命”结束后数以百万计的民众和官员的思想转变。这种共同意志汇聚起来,成为推动20世纪后半期中国社会巨变的决定性动力。然而,这生动的历史现场却如庞贝城那样被掩埋了。


在线阅读/听书/购买/PDF下载地址:


原文赏析:

暂无原文赏析,正在全力查找中!


其它内容:

书籍介绍

本书是一部书信体小说,作者以自己与朋友间的大量通信为基本素材,经过加工虚构而成。1972年,四个天南地北的青年知识分子在半年间的数十封往来书信中,诉说人生的坎坷,探讨爱的权利,憧憬国家的未来。真真、老久、老嘎、老邪门等“思考的一代”青年形象呼之欲出。他们不媚俗、不颓废,坚持独立思考,在动荡的环境中追寻真、善、美,展现了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初期青年人历经迷惘、痛苦后的自觉与奋进。

本书是金观涛、刘青峰夫妇最为珍视的一部作品。此次再版,作者特意写作了两万言自序,并精选大量读者来信,生动还原了那个年代的社会生活和年轻人的精神追求。四十年前的一代青年已经老去,但那个年代散发出的青春理想与人性光芒,不会因时光的流逝而有褪色……

双体实验室出品


书籍真实打分

  • 故事情节:9分

  • 人物塑造:4分

  • 主题深度:5分

  • 文字风格:9分

  • 语言运用:5分

  • 文笔流畅:4分

  • 思想传递:6分

  • 知识深度:5分

  • 知识广度:9分

  • 实用性:4分

  • 章节划分:8分

  • 结构布局:6分

  • 新颖与独特:4分

  • 情感共鸣:3分

  • 引人入胜:7分

  • 现实相关:5分

  • 沉浸感:5分

  • 事实准确性:4分

  • 文化贡献:9分


网站评分

  • 书籍多样性:7分

  • 书籍信息完全性:6分

  • 网站更新速度:3分

  • 使用便利性:5分

  • 书籍清晰度:9分

  • 书籍格式兼容性:7分

  • 是否包含广告:7分

  • 加载速度:7分

  • 安全性:8分

  • 稳定性:3分

  • 搜索功能:4分

  • 下载便捷性:3分


下载点评

  • 书籍多(177+)
  • 快捷(166+)
  • 速度慢(376+)
  • 收费(537+)
  • 字体合适(490+)
  • 微信读书(133+)
  • 博大精深(371+)

下载评价

  • 网友 濮***彤: ( 2025-01-11 06:07:59 )

    好棒啊!图书很全

  • 网友 辛***玮: ( 2025-01-21 15:29:06 )

    页面不错 整体风格喜欢

  • 网友 权***波: ( 2025-01-24 19:47:20 )

    收费就是好,还可以多种搜索,实在不行直接留言,24小时没发到你邮箱自动退款的!

  • 网友 融***华: ( 2025-01-29 22:51:21 )

    下载速度还可以

  • 网友 孔***旋: ( 2025-01-18 14:33:58 )

    很好。顶一个希望越来越好,一直支持。

  • 网友 饶***丽: ( 2025-01-22 19:47:40 )

    下载方式特简单,一直点就好了。

  • 网友 相***儿: ( 2025-01-13 14:19:43 )

    你要的这里都能找到哦!!!

  • 网友 晏***媛: ( 2025-01-06 06:03:03 )

    够人性化!

  • 网友 石***致: ( 2025-01-27 21:17:22 )

    挺实用的,给个赞!希望越来越好,一直支持。

  • 网友 冷***洁: ( 2025-01-27 08:26:32 )

    不错,用着很方便

  • 网友 仰***兰: ( 2025-02-01 06:26:44 )

    喜欢!很棒!!超级推荐!

  • 网友 沈***松: ( 2025-01-14 14:30:40 )

    挺好的,不错

  • 网友 利***巧: ( 2025-01-26 07:55:42 )

    差评。这个是收费的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