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来:更为简单有效的商业思维 下载 pdf 百度网盘 epub 免费 2025 电子书 mobi 在线

重来:更为简单有效的商业思维精美图片
》重来:更为简单有效的商业思维电子书籍版权问题 请点击这里查看《

重来:更为简单有效的商业思维书籍详细信息

  • ISBN:9787508687681
  • 作者:暂无作者
  • 出版社:暂无出版社
  • 出版时间:2018-06
  • 页数:240
  • 价格:43.50
  • 纸张:纯质纸
  • 装帧:精装
  • 开本:32开
  • 语言:未知
  • 丛书:暂无丛书
  • TAG:暂无
  • 豆瓣评分:暂无豆瓣评分
  • 豆瓣短评:点击查看
  • 豆瓣讨论:点击查看
  • 豆瓣目录:点击查看
  • 读书笔记:点击查看
  • 原文摘录:点击查看

寄语:

简单,让人秒懂的思维术;有效,完成工作目标。用有限的资源,雇佣合适的员工,投放精准的产品,从容地把控局面。克里斯·安德森、汤姆·彼得斯、赛斯·高汀赞誉的商业思维。


内容简介:

《重来:更为简单有效的商业思维》呈现的是一种更好、更简单的商业思维和职场修炼之道。两位作者基于10年来创业实战的经验,就企业的创建、运营和发展发表了全新的观点,涉及项目管理、人才招聘、产品设计、市场营销、企业文化等方面。

今天,任何人都可以创业,过去无法企及的工具,如今唾手可得。过去要价好几千美元的技术,如今只要几块钱,甚至能免费使用。现在一个人能干过去两个人、

三个人,甚至整个部门的活儿。几年前,那些普通人拿不到的材料,如今看来也不过如此。

·谁说共享商业秘诀、曝光技术机密,就会失去优势?

·谁说企业产业线不够丰富,就一定会输给竞争对手?

·如何在预算有限的情况下,打败大公司的营销团队?

·如何让分散在世界的跨国员工,实现有效沟通协作?·

在《重来:更为简单有效的商业思维》一书中,作者用直截了当的语言和崇尚简约的方式,颠覆你崇尚或正在使用的商业模式。不管是精英企业家、小企业主,还是每日兢兢业业上班,但一直想自己做些事情的职场中人,抑或想要“脱贫”的艺术家,都能在这一页页中找到弥足珍贵的指引。你必须克制住把书中每页都撕下来,贴在墙上对照执行的冲动。


书籍目录:

开局篇 FIRST

新的现实//003

 

卸负篇 TAKEDOWNS  

忘了“现实世界”//007

哪来的从错误中学习//009

计划即瞎猜//012

何必壮大?//015

工作狂//018

受够了“企业家”//021

 

行动篇 GO

在宇宙中留下你的足迹//025

挠自己的痒处//027

着手做点什么//031

“没时间”不是借口//033

画沙为界,立场明确//035

不可能的宗旨//038

万不得已不筹资//041

你的需求没有想象的那么多//044

要成就事业,不能只是创业//047

破釜沉舟//049

轻装上阵//052

 

进阶篇 PROGRESS

条件受限是好事//055

与其做个半成品,不如做好半个产品//058

从核心出发//060

不要过早关注细节//062

做出决定就是取得进展//064

当好博物馆长//067

在问题上少投入点精力//070

关注不变因素//072

音乐就在你的指尖流淌//074

卖掉副产品//077

立马就上线//080

                                                                                          

效率篇 PRODUCTIVITY

认知错觉//085

退出的理由//088

打岔是效率的敌人//091

会议有毒//094

刚刚好就是真的好//097

速战速决//099

不要逞英雄//101

该睡觉时就睡觉//103

预估的都是垃圾//105

罗列问题,不得解决//108

决策宜小不宜大//111

对手篇 COMPETITORS

拒绝照搬//115

将你的产品去商品化//118

向对手挑战//121

给竞争力做减法//124

谁管他们在做什么? //127

 

进化篇 EVOLUTION

养成对客户说“不”的习惯//131                                                              

让你的客户超越你//134

头脑发热不等于当务之急//137

家用便利就是好//139

不必逐字记下客户需求//141

 

推广篇 PROMOTION

甘于低微//145

培养自己的拥趸//148

普及知识,赢得竞争//150

效仿大厨//152

转到幕后看看//154

没人喜欢塑料花//156

新闻通稿就是垃圾信息//158

别惦记大牌媒体//161

药贩子精明//163

市场营销不是一个部门的事//165

一夜成名只是传说//167

 

招聘篇 HIRING

亲力亲为//171

受不了时再招人//173

放弃牛人//175

鸡尾酒会上的陌生人//177

可笑的求职简历//179

多年的无关经验//181

常规教育不值一提//183

人人都得干活儿//186

聘用独当一面的经理人//188

招聘笔杆子//190

高手遍布世界各地//192

试用期必不可少//194

救灾篇 DAMAGE CONTROL

主动掌控负面新闻//197

速度改变一切//200

如何道歉//202

让每个人都上前线//205

深深深呼吸//208

 

文化篇 CULTURE

企业文化不是由谁创造的//211

决策都是临时性的//213

跳过摇滚明星//215

员工不止13 岁//217

5 点准时放人//219

不要矫枉过正//221

发出你的心声//223

需要避开的词汇//226

越快越好是毒药//229

总结篇 CONCLUSION

灵感稍纵即逝//233

谢谢阅读//234

 

附录//235

有关37signals//235

37signals 的产品//237

 

致谢//239


作者介绍:

两位程序员出身的创业家

贾森·弗里德(Jason Fried) 

美国软件公司Basecamp的联合创始人,Basecamp原名为37 signals,是以高效而闻名的软件公司。贾森倡导软件极简主义,相信简约之美,尊重简单和坦诚做事,并把这些思想运用到创业过程和产品开发之中,拥有一大批IT粉丝。

戴维·海涅迈尔·汉森(David Heinemeier Hansson)

出生于丹麦,编制并创建了网络开发框架Ruby on Rails,此框架让无数程序员受益,被称为程序员的“基本开发环境”(“basic

development environment”)。戴维和贾森一起创立了37 signals。


出版社信息:

暂无出版社相关信息,正在全力查找中!


书籍摘录:

5 点准时放人

很多公司心目中理想的员工是:20 多岁,没有业余生活,1 天工作14 小时,在办公桌下打地铺过夜也不会崩溃。

但是,如果办公室里全是这种疯狂的夜猫子,似乎也并不像看起来那么美好。这让你糟糕的管理能力侥幸蒙混过关,制造出了一个“这是我们能与竞争对手抗衡的办法”的歪理邪说。你需要的不

是工作得更久,而是工作得更高效。

当人们家里有事时,他们会在办公时间内把活儿干完,因为家里还有事情等着他们去做。他们要接孩子、要参加唱诗班的活动,所以必须聪明地安排时间。

就像谚语说的:“想要做成一件事,就去找你能找到的忙碌的人。”你需要忙忙碌碌的人、需要有业余生活的人、需要关注好几件事情的人。你不能期望工作成为一个人生命的全部——至少你不愿意长期和这样的人共处。

 

养成对客户说“不”的习惯

 

如果一味听顾客的,我就只能给他们弄一匹快马。

——亨利·福特

唯唯诺诺很容易。人们很容易同意添加一项新功能、接受一个过于乐观的后期限、笑纳一个平庸的设计。很快,这些轻易过关的事物堆积起来,在你眼前越堆越高,你甚至都看不到现在该做的事情了。

现在就开始培养说“不”的习惯——即使是面对自己好的创意。利用拒绝的力量,成就你的优先顺序。人们很少会因为拒绝而后悔,却常常宁愿自己当初没有答应别人。

人们不愿意开口拒绝,是因为针锋相对的感觉并不舒服。但是另一个选择的后果会更糟。你自找麻烦,把事情弄得更复杂,后连你自己都不知道自己在干什么。

这就像两性关系:分手很难,但是因为自己的懦弱而一直忍受下去,情况会更糟。长痛不如短痛。

不要相信“客户永远是正确的”这种废话。假设你是个厨师,如果很多食客说你炒菜太咸、太辣,你可以改变这一状况。但是如果某些挑剔的美食家叫你在宽面里面加点香蕉,千万别搭理他们,保持原状就很好。为迎合某些客户而与大多数人背道而驰,就得不偿失了。

ING Direct(美国的网上银行,其商业模式与众不同。首先,它主要的盈利来源于利差收入。其次,它采用“高买低卖”的方式,即以高利息吸纳存款,而以低利息发放贷款。) 通过说“不”而建立起了全美成长快的银行。当客户们要信用卡时,他们说“不”;当客户要求网上交易时,他们说“不”;当客户问是否能开立一个百万美元的账户时,答案也是“不”(这家银行的存款上限控制非常严格)。ING 的想法是,事情越简单越好。于是这家银行只提供储蓄账户、存款证明以及共同基金——这就够了。

不要觉得“不”字难以出口,坦然些,如果你不愿意迎合某个客户的需求,只要彬彬有礼地解释清楚就可以了。当你花时间解释自己的想法后,人们的谅解程度通常会超出你的想象。你甚至可能会让他们赞同并追随你的思路。如果行不通,就推荐一个能提供更好的解决方案的竞争对手。让客户开心地使用别人的产品,强过让人憋屈地使用你的产品。

这样做的目标是确保你的产品就是你自己的产品,你是自己产品忠实的粉丝。这样一来,你就能宣称:“我觉得你会爱上它的,因为我爱上它了。”

 

与其做个半成品,不如做好半个产品

同时做N 件事情的结果就是:一大把绝妙的点子后被转化成一个蹩脚的产品。人不可能同时做所有的事情,并把事情做好。你的时间、资源、精力、注意力都是有限的。一次做好一件事就已经不容易了。想一次做十件事?拉倒吧!

有舍才有得,砍掉多余的野心,你就会发现慢慢做一件正事要胜过毛毛躁躁做一堆傻事。

毕竟,在有远见的人看来,大多数令人引以为傲的点子,其实都没有那么伟大。再说了,如果这些点子真的很不错,以后再下手也不迟。

很多东西都是越简短越好。导演们会为了制作出伟大的影片而剪掉精彩的片段,音乐家会为了优秀的专辑而牺牲好听的歌曲,作家会为了写出精品而删掉还不错的篇章。我们也在本书终定稿之前,砍掉了大约一半的内容,从57 000 个单词变成了27 000 个单词。相信我,这样感觉好很多。

拿起斧子动手砍吧。为了一个“伟大”的起点,让我们把那些“挺不错”的枝节给砍掉吧。

 

新闻通稿就是垃圾信息

那种向无数陌生人发送的没有任何新意的广告,希望其中有个把人能对广告产品感兴趣。你把它们叫作什么?垃圾邮件。新闻稿也是一样:把没有任何新意的新闻报道发给上百个你不认识的记者,希望其中一个能为你写篇专题。

让我们先来解析一下你发新闻稿的目的吧:你把这些东西发送出去,是为了引起别人的注意。你希望媒体能关注你的新公司、产品、服务、公告,等等。你希望他们为之激动,并为你写一篇专题。

然而新闻稿是无法达到这一目的的。它们枯燥乏味、公式化且没有任何激情。记者们每天要对上百篇新闻稿进行筛选。他们被埋在堆积如山的夸张头条和CEO(首席执行官)的虚伪承诺之下。他们身边的每一篇稿子都贴上了“轰动的、创新的、突破性的、惊人的”之类的标签,对此他们已经麻木了。

如果你想吸引他人的注意,却做着和其他人毫无差别的事情,是愚蠢至极。你必须足够显眼。为什么要像其他人那样发新闻稿呢?为什么要往记者已经垃圾成堆的邮箱里再发一份垃圾新闻稿呢?

此外,新闻稿没有任何新意。你写一篇新闻稿,然后把它发给无数记者——这些人不认识你,你也不认识他们。你的次自我介绍就是以这种毫无特色、毫无新意的文字形式被发给每一个人吗?这就是你想给别人留下的印象吗?这真能让你成为新闻吗?

 


在线阅读/听书/购买/PDF下载地址:


原文赏析:

建筑师们从来不会过早去操心浴室要铺什么样的瓷砖、厨房要安什么牌子的洗碗机,这都是在平面图确定了以后才需要考虑的事。他们深知这些细节应该放到以后去考虑。

你也应该用同样的方式来处理你的想法。细节会导致差异,但过早纠结于细节则会引来异议、多如牛毛的会议以及延期。你会迷失在不重要的环节中,浪费时间去做一些迟早要变的决定。因此,请忽略细节——至少是在一段时间内。先把基础打牢,再去操心其他事。

当开始设计规划时,我们会用大号粗体白板笔——而不是圆珠笔——把想法大致描绘下来。为什么呢?圆珠笔太完美了,分辨率太高了,会让你不知觉地去关注那些还不需要关注的东西,比如如何美化底纹、是用虚线还是用实线,等等。结果让你把注意力放在次要的事情上了。

用白板笔可不能进行这种深入的描绘。你只能用它来画形状、线条、方框。这就够了。你在起步阶段要操心的就是综观全局。

沃尔特·斯坦奇菲尔德(Walt Stanchfield),身为迪士尼工作室的著名绘画师,曾经鼓励他手下的漫画师们要在一开始时“忘掉细节”。理由是:在初期,关注细节不会给你带来任何好处。

此外,你只有在真正开始后,才能认清到底那些细节才是最重要的。到那时你才能看清哪些方面需要多花些时间。缺什么补什么,不要操之过急。


很多公司都关注即将到来的大事件。他们热衷于新鲜热辣的事物,追逐最新的潮流和技术。

这是一条愚人之路。一旦踏上这条路,你就会关注时髦、放弃本质;把注意力放在不断变化的事物上,而不是持久的事物上。

你的事业的核心应该建立在不变的基础之上。你应该投资那些人现在需要并且10年后仍然需要的事物。

亚马逊网站(Amazon.com)致力于快速(或免费)送货、精选商品、友好的回赠规则以及合理的价格。这些东西总是有市场的。

日本汽车厂商也喜欢关注不变的核心原则:可靠性、性价比、实用性。人们30年前就欢迎这类产品,到今天还是这样,今后30年也依然如此。

对于37signals来说,像速度、简洁性、易用性以及清晰度都是我们关注的焦点。这是我们无止境的追求。10年后不会有人突然醒悟过来,说:“哥们,我觉得软件还是难用一点儿好。”也没人会说:“我希望我的应用程序跑慢一点儿。”

要记住,时尚会凋零。只有当你聚焦于长久的功能时,你才会发现自己把握住了永不落伍的东西。


不要觉得“不”字难以出口,坦然些,如果你不愿意迎合某个客户的需求,只要彬彬有礼地解释清楚就可以了。当你花时间解释自己的想法后,人们的谅解能力通常会超出你的想象。你甚至可能会让他们赞同并追随你的思路。如果行不通,就推荐一个能提供更好的解决方案的竞争对手。让客户开心地使用别人的产品,强过让人憋屈地使用你的产品。

这样做的目标是确保你的产品就是你的产品,你是自己产品最忠实的粉丝。这样一来,你就能宣称:“我觉得你会爱上它的,因为我爱上它了。”


起步之后,你必须一直牢记自己到底为什么要做这件事。有主见方能成大事,创业并不只是一个产品或是一项服务那么简单。你必须心怀信念,要有主心骨,要了解自己到底是为什么而奋斗,并且要让世人明白你的信念。

强大的主见也是要付出代价的。在这个过程中你得解雇某些人,他们会诋毁你,说你傲慢、冷漠。没有办法,这就是人生,有人喜欢你,就会有人憎恨你。如果你的说法没有引起任何人的心烦意乱,只能说明你的推广力度可能不够。(也可能代表你比较无趣。)

很多人讨厌我们,因为我们的产品功能不象竞争对手那么多。因为我们拒绝在软件中添加他们宠爱有加的特色功能,而让这些人恼羞成怒。然而,对于我们来说,我们的产品所不能处理的和我们的产品所能处理的一样令人感到骄傲。

我们追求简洁的设计,因为大多数软件都过于复杂:太多特性、太多按钮、太多困惑。我们要做与之不同的软件。如果我们的产品不适合于每一个人,没有关系,我们愿意为了那些更加深爱我们产品的客户而放弃另一部分客户。这就是我们的立场。


会议有毒

Meetings are toxic

世界上最可恨的打扰莫过于开会。原因如下:

会议中充斥着纸上谈兵和抽象的概念,多是不切实际的。

会议中能够传达的信息量少之又少。

人们在会上最容易跑题,比暴风雪中的芝加哥出租车还容易迷失方向。

会议要求人们作好充分准备,但大多数人根本没时间准备这些。

会上制定的日程常常模棱两可,根本就没有人真正了解目标是什么。

会议中总难免轮到那么一个低能人士发言,于是大家的时间都被浪费在他们的扯淡上。

会议具有自我繁殖功能。一次会议总能引出下一次会议,以及再下一次会议,并生生不息……

不幸的是,会议总是被安排得像电视节目一样。人们不得不抽出半小时到1小时的时间来开会,因为按照计划就得如此(从来没有人在Outlook上安排一个7分钟会议)。这简直糟糕透顶!如果一场会议只需要花7分钟就能达到目的,那就花7分钟去开会得了。不要把7分钟硬拉成30分钟。

当你从这个角度来考虑时,会议的真实成本就令人咋舌了。假设安排一场长达1小时的会议,有10人参加,则实际上这是一场花费了10小时的会议,而不是1小时。你是在用10小时的生产力来换这1小时的会议。而且,如果算上放下工作、走到会议室开会、然后又走回办公室重新开始工作的这个过程中的思维转换时间,实际上会议的成本是15小时。

用10小时或15小时的生产力来换1小时的会议,这到底值不值?有时候可能是值得的,但是代价未免过高。但从成本角度来分析,这种规模的会议很快就会成为负债,而不是资产。想想你实际浪费的时间,再扪心自问这场会议到底值不值吧。

如果你觉得你们“必须”聚在一起讨论些事情,那么请坚持以下几条简单的原则,让会议变得更有效率:

放一个闹钟,当闹钟响起时,会议结束。散会!

与会人员尽量精简。

议程尽量明晰。

从明确的问题开始讨论。

不要去会议室,就在出现问题的...


在我们的产品投放市场一段时间后,我们开始向那些最初的用户征求意见。他们反馈说软件已经不够用了,他们的业务发生了变化,希望我们能针对他们的新情况和新需求,相应地改进产品。

我们拒绝了……当你让客户超越你时,你的产品极有可能成为一个基础产品——这样蛮不错的。小巧、简单、满足基本需要,这就是永恒之道。这样的产品永远不愁没有客户。

没有用过你们产品的客户永远比用过的多。要确保你的产品让这些人容易上手。这就是你持续成长的潜力所在。人在变,环境也在变,你不可能满足所有人的所有要求。公司要对某一类型的客户全情投入,而不是对某一个善变的客户唯唯诺诺。


其它内容:

编辑推荐

适读人群:职场人士,期待优化工作流程的创业者、风险投资者、企业员工

克里斯·安德森、汤姆·彼得斯、赛斯·高汀赞誉的商业思维。

《重来:更为简单有效的商业思维》是贾森·弗里德和大卫·汉森管理思维的结晶,是他们通过37signals通过自己的故事重新解读人们对于创业、商业模式的理解。这是全球本石破天惊、“摇滚”式的管理书籍。它提出的管理理念不为传统管理思想所囿,甚至挑战彼得·德鲁克 、迈克尔·波特 、加里·哈默尔等管理大师的管理思维;特立独行、高效、个性、人性、自由意识……此外,这本书里还有100余张插图,采用涂鸦的形式,尽显让人耳目一新的思维角度和摇滚奔放的商业思维。  


媒体评论

“没有晦涩术语,没有套话,有的是上百条简明的定律。”

——克里斯·安德森 (Chris Anderson),美国《连线》杂志前任主编、著有《长尾理论》《免费》

 

“家庭主妇、财富500强CEO、出租车司机、餐馆老板和风险投资者都应该读这本集真知、商业智慧和生活智慧于一身的书。它甚至可以说是天才之作,每每让我几近落泪。”

——汤姆·彼得斯(Tom Peters),著有《追求卓越》,被《财富》杂志评为“管理领袖中的领袖”。

 

“置此书于不顾者,后果自负。”

——赛斯·高汀(Seth Godin) ,雅虎前营销副总裁


前言

实战打拼的经验,而非学术理论

我们今天要就企业的创建、运营、发展(或停滞)发表一些全新的观点。

本书的观点基于实战打拼的经验,而不是乏味的学术理论。在长达10 年的时间里,我们的企业经历过两次经济衰退、一次经济泡沫破裂、数次商业模式转变,总有人反复预言我们前途不妙——可我们始终保持盈利。

我们刻意把自己做成一家小公司,只为小企业和小团队开发软件,帮助他们更轻松地完成工作。目前全球有超过300 万人在使用我们的产品。

1999 年,我们从一个“三人组”的网络设计咨询公司起家。到2004 年,由于对该行业使用的项目管理软件感到十分不爽,于是我们创造了自己的产品:Basecamp(7signals 公司旗下一款非常流行的基于云服务的项目管理软件,以简单易用和颠覆性创新而出名。)。当我们把在线工具秀给客户和同事们看时,他们众口一词:“我们的业务也要用这个!”5 年后,Basecamp

每年能为公司带来数百万美元的利润。

现在,我们公司还出售其他的在线工具。Highrise 就是我们开发的一款联系人管理软件以及简单的客户关系管理(CRM)系统。如今有数万家小企业用它来跟踪潜在客户、现有交易以及管理上千万份联系人名单。有超过50 万人已经注册使用我们的Backpack 软件,这是一款局域网兼知识共享工具。运用我们的企业即时聊天工具Campfire,人们已经发送了上亿条信息。我们还研发了一个计算机编程框架——Ruby

on Rails,让Web 2.0 世界很大一部分变得更强大。

有些人认为我们是一家互联网公司,这样的说法让我们回避不及。互联网公司素来以疯狂招聘、大把烧钱、华丽落败而广为人知,我们却不这样。我们公司很小(本书出版时止,仅有16 名员工)、开支甚少、盈利颇丰。

很多人说我们只是侥幸存活,根本没有能力完成我们在做的东西,并劝诫其他人不要搭理我们的建议。甚至有人说我们不负责任、鲁莽行事以及——呼!——不专业。

这些批评家们无法理解一家公司怎么居然会在拒绝成长、唾弃会议、没有预算、踢开董事会、不用广告、远离销售人员和“现实世界”的情况下,依然红红火火。对他们来说,这是问题,对我们来说则不是。他们说你得跟财富500 强企业做生意。拉倒吧!我们都把产品卖给财富500 万强企业了。

他们觉得你不可能让员工分散在两个大洲的8 座城市里老死不相往来地工作。他们宣称,没有财务规划和5 年计划,企业就不可能成功。一派胡言。

他们断言你需要一个公关公司,在诸如《时代》、《商业周刊》、《快公司》、《纽约时报》、《金融时报》、《芝加哥论坛报》、《大西洋月报》、《企业家》以及《连线》这样的媒体上大力宣传。大错特错!他们说商业秘诀不能共享,技术机密不能曝光,否则就经受不住市场竞争。一错

再错!

他们说,你无法和拥有庞大的市场广告预算的大公司一较高下;他们说,产品线不如竞争对手丰富,就不可能取胜;他们说,你不能在经营过程中走一步看一步。但我们恰恰就是这么做的。

他们还说了很多,我们只能说他们是错的,我们的例子就是活生生的证据。我们写作此书的目的,就是为了证明他们是错的。

首先我们要把企业层层拆解,一直分析到骨子里,让大家明白为什么要趁现在赶紧扔掉那些传统的企业运营观念。然后我们会重建一个新的理论,人们可以从中了解到如何开始运作企业、为什么人们需要的资源比想象的要少、何时投放新产品、如何透露消息、什么时候该雇用什么人以及如何掌控全局。

现在,让我们开始吧。


书籍介绍

《重来:更为简单有效的商业思维》呈现的是一种更好、更简单的商业思维和职场修炼之道。两位作者基于10年来创业实战的经验,就企业的创建、运营和发展发表了全新的观点,涉及项目管理、人才招聘、产品设计、市场营销、企业文化等方面。

今天,任何人都可以创业,过去无法企及的工具,如今唾手可得。过去要价好几千美元的技术,如今只要几块钱,甚至能免费使用。现在一个人能干过去两个人、 三个人,甚至整个部门的活儿。几年前,那些普通人拿不到的材料,如今看来也不过如此。

·谁说共享商业秘诀、曝光技术机密,就会失去优势?

·谁说企业产业线不够丰富,就一定会输给竞争对手?

·如何在预算有限的情况下,打败大公司的营销团队?

·如何让分散在世界的跨国员工,实现有效沟通协作?·

在《重来:更为简单有效的商业思维》一书中,作者用直截了当的语言和崇尚简约的方式,颠覆你崇尚或正在使用的商业模式。不管是精英企业家、小企业主,还是每日兢兢业业上班,但一直想自己做些事情的职场中人,抑或想要“脱贫”的艺术家,都能在这一页页中找到弥足珍贵的指引。你必须克制住把书中每页都撕下来,贴在墙上对照执行的冲动。


书籍真实打分

  • 故事情节:4分

  • 人物塑造:8分

  • 主题深度:9分

  • 文字风格:9分

  • 语言运用:3分

  • 文笔流畅:6分

  • 思想传递:6分

  • 知识深度:8分

  • 知识广度:7分

  • 实用性:5分

  • 章节划分:3分

  • 结构布局:9分

  • 新颖与独特:9分

  • 情感共鸣:6分

  • 引人入胜:9分

  • 现实相关:4分

  • 沉浸感:7分

  • 事实准确性:8分

  • 文化贡献:6分


网站评分

  • 书籍多样性:5分

  • 书籍信息完全性:3分

  • 网站更新速度:9分

  • 使用便利性:8分

  • 书籍清晰度:7分

  • 书籍格式兼容性:7分

  • 是否包含广告:5分

  • 加载速度:7分

  • 安全性:9分

  • 稳定性:7分

  • 搜索功能:8分

  • 下载便捷性:8分


下载点评

  • 引人入胜(473+)
  • 值得下载(425+)
  • 章节完整(298+)
  • 实惠(362+)
  • 下载快(472+)
  • 值得购买(206+)
  • 图书多(342+)
  • 无广告(107+)

下载评价

  • 网友 郗***兰: ( 2025-01-19 05:04:12 )

    网站体验不错

  • 网友 常***翠: ( 2025-01-13 22:22:31 )

    哈哈哈哈哈哈

  • 网友 师***怡: ( 2025-01-11 12:33:29 )

    说的好不如用的好,真心很好。越来越完美

  • 网友 温***欣: ( 2025-01-19 22:27:47 )

    可以可以可以

  • 网友 孙***夏: ( 2025-01-08 18:09:38 )

    中评,比上不足比下有余

  • 网友 扈***洁: ( 2025-01-09 22:55:47 )

    还不错啊,挺好

  • 网友 寇***音: ( 2025-01-08 02:28:43 )

    好,真的挺使用的!

  • 网友 居***南: ( 2025-01-26 13:02:11 )

    请问,能在线转换格式吗?

  • 网友 丁***菱: ( 2025-02-01 16:22:15 )

    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

  • 网友 訾***雰: ( 2025-01-04 03:25:23 )

    下载速度很快,我选择的是epub格式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