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学方法导论(蓬莱阁典藏系列) 下载 pdf 百度网盘 epub 免费 2025 电子书 mobi 在线

史学方法导论(蓬莱阁典藏系列)精美图片
》史学方法导论(蓬莱阁典藏系列)电子书籍版权问题 请点击这里查看《

史学方法导论(蓬莱阁典藏系列)书籍详细信息

  • ISBN:9787532589227
  • 作者:暂无作者
  • 出版社:暂无出版社
  • 出版时间:2019-05
  • 页数:228
  • 价格:35.30
  • 纸张:胶版纸
  • 装帧:精装
  • 开本:32开
  • 语言:未知
  • 丛书:暂无丛书
  • TAG:暂无
  • 豆瓣评分:暂无豆瓣评分
  • 豆瓣短评:点击查看
  • 豆瓣讨论:点击查看
  • 豆瓣目录:点击查看
  • 读书笔记:点击查看
  • 原文摘录:点击查看

内容简介:

本书中的《史料论略》,可以说是傅斯年史学方法理论的充分阐释和总结。傅斯年认为整理史料的关键就在于比较不同的史料。他区别了直接史料与间接史料、官家记载与民间记载、本国记载与外国记载、近人著述与远人著述等等。其中,直接史料与间接史料的区分是更为根本的。根据傅斯年的看法,凡未经中间人改动的,是直接史料;经中间人改动的,是间接史料。但间接史料并非就没有价值。没有间接史料,就不易发现直接史料的意义,而直接史料本身又可以校正间接史料。通过对史料的比对研究,就能推进史学的研究。本书的出版,能推动史学、学术史等领域的研究。


书籍目录:

导读 傅斯年的史学思想

史学方法导论

拟目

史料论略

章 史料之相对的价值

节 直接史料对间接史料

第二节 官家的记载对民间的记载

第三节 本国的记载对外国的记载

第四节 近人的记载对远人的记载

第五节 不经意的记载对经意的记载

第六节 本事对旁涉

第七节 直说与隐喻

第八节 口说的史料对著文的史料

中国历史分期之研究

致蔡元培:论哲学门隶属文科之流弊

评丁文江的《历史人物与地理的关系》

与顾颉刚论古史书

评《秦汉统一之由来和战国人对于世界的想像》

论孔子学说所以适应于秦汉以来的社会的缘故

评《春秋时的孔子和汉代的孔子》

历史语言研究所工作之旨趣

附录:《语言历史学研究所周刊》发刊词

考古学的新方法

国立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十七年度报告

附录一:国立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报告期

附录二:国立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章程


作者介绍:

      傅斯年(1896-1950),山东聊城人,字孟真,著名历史学家和社会批评家。1916年入北京大学国文门。1919年参加五四运动,任学生游行队伍总指挥,年底赴欧留学。先后在爱丁堡大学、伦敦大学、柏林大学学习。1926年回国,任教于中山大学。1928年参与筹建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并任所长。1936年后,任中央研究院总干事、国民参政会参政员、北京大学代理校长、国民政府立法委员。1948年当选为中央研究院院士。1949年任台湾大学校长。主要著作有《中国古代文学史讲义》《讲义稿》《史学方法导论》《民族与古代中国史》《性命古训辨证》等。

      朱渊清,上海大学思想与知识史研究中心主任,著有《知识的考古》(上海人民出版社,2012)、《书写历史》(上海古籍出版社,2009),主编《新出土文献与古代文明研究》(上海大学出版社,2004)。


出版社信息:

暂无出版社相关信息,正在全力查找中!


书籍摘录:

暂无相关书籍摘录,正在全力查找中!


在线阅读/听书/购买/PDF下载地址:


原文赏析:

以愚推测所及者言之,欲重分中国历史之期世,不可不注意下列四事.


至于晋之一统,汉族势力已成外强中干之势,永嘉建宁之乱,中原旧壤,沦于朔胡,旧族黎民,仅有孑遗,故西晋之亡,非关一姓之盛衰,实中原之亡也.重言之,周秦汉魏所传之中国,至于建兴而亡也。所幸者,江东有孙氏,而后缔造经营,别立国家,虽风俗民情,稍与中原异贯,要 皆"中国之旧衣冠礼乐之所就,永嘉之后,江东贵焉."为其纂承统绪,使中国民族与文化不随中原以俱沦也.江东之于中原,虽非大宗,要为入祧之别子.迄于陈亡,而中国尽失矣.


于此可知,隋唐所谓中华,上承拓跋宇文之遗,与周汉魏晋不为一贯,不仅其皇室异也.风俗政教,固大殊矣.为史学者,不于陈亡之日,分期判世,而强合汉唐以一之,岂知汉唐两代民族颇殊,精神顿异,汉与周秦甚近,而与唐世甚远.唐与宋甚近,而与南朝甚远.此非以年代言也.以历朝所以立国,所以成俗之精神,察之然后知其不可强合.今吾断言曰,自陈以上为"第一中国",纯粹汉族之中国也.自隋至宋亡为"第二中国",汉族为胡人所挟,变其精神,别成统系,不蒙前代者也.


自隋至于唐季(五代之名,甚不可通,中原与十国,地丑德齐,未便尊此抑彼.其时犹是唐之叔世,与其称为五季,不如称为唐季.


文学与哲学合为一门,于文学无害也,而于哲学则未当.何以言之,习文学者,能谋哲学学科之联络,其运用文学之思想,必不浅陋,然哲学取资于文学处,殊可概见.哲学主知,文学主情,哲学于各种问题恒求其能决,文学则恒以不解解之,哲学于事理分析毫厘,文学则独以感象为重,其本异,其途殊.今固不可谓哲学与文学渺不相干,然哲学所取资于文学者较之取资于科学者固不及什一也.


今学生所以主张哲学门应归入理科者,不仅按名求实,以为哲学不应被以文科之名也,实缘哲学入之文科,众多误会,因之以生;若改之理科,则大众对之,观念顿异,然后谋哲学与理科诸门课程上之联络.一转移间,精神上之变革,为不少矣.


其它内容:

书籍介绍

本书中的《史料论略》,可以说是傅斯年史学方法理论的充分阐释和总结。傅斯年认为整理史料的关键就在于比较不同的史料。他区别了直接史料与间接史料、官家记载与民间记载、本国记载与外国记载、近人著述与远人著述等等。其中,直接史料与间接史料的区分是更为根本的。根据傅斯年的看法,凡未经中间人改动的,是直接史料;经中间人改动的,是间接史料。但间接史料并非就没有价值。没有间接史料,就不易发现直接史料的意义,而直接史料本身又可以校正间接史料。通过对史料的比对研究,就能推进史学的研究。本书的出版,能推动史学、学术史等领域的研究。


书籍真实打分

  • 故事情节:5分

  • 人物塑造:3分

  • 主题深度:8分

  • 文字风格:4分

  • 语言运用:8分

  • 文笔流畅:6分

  • 思想传递:4分

  • 知识深度:3分

  • 知识广度:7分

  • 实用性:8分

  • 章节划分:5分

  • 结构布局:7分

  • 新颖与独特:3分

  • 情感共鸣:6分

  • 引人入胜:4分

  • 现实相关:5分

  • 沉浸感:4分

  • 事实准确性:7分

  • 文化贡献:6分


网站评分

  • 书籍多样性:9分

  • 书籍信息完全性:6分

  • 网站更新速度:7分

  • 使用便利性:3分

  • 书籍清晰度:9分

  • 书籍格式兼容性:4分

  • 是否包含广告:3分

  • 加载速度:6分

  • 安全性:3分

  • 稳定性:5分

  • 搜索功能:5分

  • 下载便捷性:9分


下载点评

  • 下载快(647+)
  • 体验好(378+)
  • 盗版少(293+)
  • 体验差(655+)
  • 体验还行(439+)
  • 推荐购买(92+)
  • 二星好评(64+)
  • 一星好评(491+)
  • 无广告(260+)

下载评价

  • 网友 孙***夏: ( 2025-01-31 02:14:24 )

    中评,比上不足比下有余

  • 网友 宫***凡: ( 2025-01-05 21:55:37 )

    一般般,只能说收费的比免费的强不少。

  • 网友 冯***丽: ( 2025-02-03 09:02:34 )

    卡的不行啊

  • 网友 晏***媛: ( 2025-01-10 09:17:04 )

    够人性化!

  • 网友 屠***好: ( 2025-01-16 07:36:00 )

    还行吧。

  • 网友 益***琴: ( 2025-01-29 02:44:13 )

    好书都要花钱,如果要学习,建议买实体书;如果只是娱乐,看看这个网站,对你来说,是很好的选择。

  • 网友 訾***晴: ( 2025-01-23 21:00:27 )

    挺好的,书籍丰富

  • 网友 菱***兰: ( 2025-01-14 20:14:09 )

    特好。有好多书

  • 网友 居***南: ( 2025-01-19 15:02:52 )

    请问,能在线转换格式吗?

  • 网友 薛***玉: ( 2025-01-17 22:48:15 )

    就是我想要的!!!

  • 网友 马***偲: ( 2025-01-10 16:57:23 )

    好 很好 非常好 无比的好 史上最好的

  • 网友 孙***美: ( 2025-01-16 18:53:38 )

    加油!支持一下!不错,好用。大家可以去试一下哦

  • 网友 温***欣: ( 2025-01-15 01:25:00 )

    可以可以可以

  • 网友 寇***音: ( 2025-01-25 09:22:56 )

    好,真的挺使用的!

  • 网友 宫***玉: ( 2025-01-17 16:14:55 )

    我说完了。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