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智慧箴言 下载 pdf 百度网盘 epub 免费 2025 电子书 mobi 在线
人生智慧箴言电子书下载地址
内容简介:
•叔本華流傳最廣之作,被翻譯成三十多種語言
•德文直譯全新譯本
叔本華的偉大之處,
在於他站在整幅生命之畫面前,
解釋完整的意義。
────尼采(Friedrich Wilhelm Nietzsche)
我認為,我們的整個生命,有不如無,最高的人生智慧,是棄絕人生。
能說「我獨自承擔全部的自我」,是幸福的首要條件。
人生智慧就是幸福生活的藝術。
願望──亦即匱乏,是各種享受的先決條件。
虛榮──在他人的歡呼基礎上建立對自己的高度評價。
驕傲──已經完全確立了對自己的高度評價。
名譽──客觀而言,是他人關於我們的價值的看法;主觀而言,是我們對他人看法的畏懼。
庸俗──出自無知識的欲望狀態。
信任──最主要的成份是懶惰、自私與虛榮。
命運──對自己拙劣作為的稱呼。
逐層解析健康、財富、名聲、榮譽等真正意義
掌握日常生活如何獲得幸福快樂
叔本華說:「人生是否符合關於幸福生活的這個概念,眾所周知,我的哲學提供了否定的答案」,然而,《人生智慧箴言》這本書是「以對這個問題的肯定回答為前提」而寫──
為何叔本華要寫一本和自己哲學立場矛盾的書?為何要特別寫「如何幸福」?
自始以來,人生在世,莫不希求快樂美好的生活。然而,橫阻在我們面前的卻是無窮無盡、大大小小的困難和障礙,當我們跌跌撞撞、焦躁無助之時,就會深刻領悟悲觀主義哲學的意涵,從而獲得心靈的平靜和清明,並激揚我們勇敢地迎向未來。
時代需要叔本華,我們需要叔本華。
一個悲觀主義哲學家
對於人生苦難的清明回應
二○一四年十一月本社出版韋啟昌翻譯之《人生的智慧》一書,頗受大眾讀者喜愛。此次出版,為李連江教授根據德文直譯之全新譯本,書名也改為原書名之全稱。
书籍目录:
導言
第一章 基本分類
第二章 論人之所是
第三章 論人之所有
第四章 論人的形象
第五章 忠告與格言
一、總論
二、如何律己
三、如何待人
四、如何應對世道與命運
第六章 論人生的不同時期
作者介绍:
叔本華(Arthur Schopenhauer)
德國著名哲學家,唯意志主義和現代悲觀主義創始人。一七八八年二月二十二日出生於但澤(Danzig,今波蘭格旦斯克)一個異常顯赫的富商家庭,父親海因里希.弗洛里斯.叔本華(Heinrich Floris Schopenhauer)是一名富商,母親約翰娜.叔本華(Johanna Schopenhauer)是當時頗有名氣的作家。叔本華自稱「性格遺傳自父親,而智慧遺傳自母親」。
一七九三年,當但澤成為普魯士王國(Kingdom of Prussia)的一部份時,舉家搬到漢堡(Hamburg),直至一七九七,之後在巴黎住了兩年,一八○三年又被送進英國的寄宿學校。因在各地受過教育,故能夠流利使用英語、義大利語、西班牙語等多種歐洲語言和拉丁語等古代語言。一八○五年,父親過世,一說有可能是自殺。不久後母親搬到當時的文學重鎮威瑪(Weimar),去追求寫作事業。而叔本華則進入德國圖林根州的哥達文理中學(Gotha Gymnasium)就讀。
叔本華於一八○九年進入哥庭根大學(University of Göttingen),最初攻讀醫學,但後來把興趣轉移到了哲學,師事戈特洛布.舒茲(Gottlob Ernst Schulze),學習形上學和心理學,後者建議他研讀柏拉圖和康德。一八一一至一八一三年,在柏林研習神學家弗里德里希.史萊馬赫(Friedrich Schleiermacher)和德國唯心主義哲學家約翰.戈特利布.費希特(Johann Gottlieb Fichte)的課程。一八一三年,他以《論充足理由律的四重根》(On the Fourfold Root of the Principle of Sufficient Reason)獲得了耶拿大學博士學位。
一八一四年,叔本華著手寫作《作為意志和表象的世界》(The World as Will and Representation),一八一八年完成,於十二月出版。首版發行五百本,無人問津。對此,叔本華說「如果不是我配不上這個時代,就是這個時代配不上我。」
一八二○年,叔本華獲得柏林大學的職位,同時代最有名氣的哲學家黑格爾(G. W. F. Hegel)亦在這裡授課,叔本華看不起黑格爾,厭惡他故作高深的詭辯。叔本華故意選擇與黑格爾在同一時段開課,故前來叔本華課堂的學生寥寥可數。叔本華的柏林大學講師的身分維持了二十四個學期,但只有第一學期的課有開成。
一八三一年,柏林爆發大型霍亂,叔本華於是前往法蘭克福(Frankfurt),往後二十七年都待在那裡。一八四一年出版《論意志的自由》和《論道德的基礎》兩篇論文的合集(The Two Basic Problems of Ethics: On the Freedom of the Will, On the Basis of Morality)。一八四四年,《作為意志和表象的世界》二版出版,依舊無人問津。一八五一年,他完成對《作為意志和表象的世界》的補充與說明,是為《附錄與補遺》(Parerga and Paralipomena),使沉寂多年的叔本華在歐洲聲名鵲起,他在一首詩中寫道「此刻的我站在路的盡頭,老邁的頭顱無力承受月桂花環。」一八五九年,《作為意志和表象的世界》第三版引起轟動,叔本華稱「全歐洲都知道這本書」。
他一生未婚,沒有子女,陪伴他的只有數隻貴賓犬,其中,以梵文「Atman」(意為「靈魂」)命名的一隻最為人熟悉。一八六○年九月二十一日,叔本華起床洗完冷水澡後,像往常一樣獨自吃早餐,當傭人再次進入房間時,發現他已依靠在沙發的一角,與世長辭。一八六○年九月二十六日,葬於法蘭克福市公墓。叔本華將所有財產捐給慈善世界,根據叔本華生前的意願,墓碑上除了刻著名字「Arthur Schopenhauer」以外,沒有多餘文字。他在遺言中說:「希望愛好哲學的人,能客觀獨立地理解我的哲學。」
叔本華死後,他的朋友Julius Frauenstädt在一八七三年編輯出版了六卷本的叔本華全集,一八七七年出了第二版,這是叔本華的著作第一次以全集形式出現。
叔本華的悲觀主義、形而上學和美學影響了哲學、藝術和心理學等諸多方面。被認為受到他影響的著名人物有哲學家尼采(Friedrich Nietzsche)、沙特(Jean-Paul Sartre)、柏格森(Henri Bergson),心理學家佛洛伊德(Sigmund Freud)、榮格(Carl Gustav Jung),作家托爾斯泰(Leo Tolstoy)、莫泊桑(Guy Maupassant)、湯瑪斯.曼(Thomas Mann)、赫曼.赫塞(Hermann Hesse),音樂家蕭伯納(Bernard Shaw)、瓦格納(Wilhelm Wagner)、馬勒(Gustav Mahler),科學家愛因斯坦(Albert Einstein),生物學家達爾文(Charles Darwin)等人。
譯者簡介
李連江
河北滄縣人,一九六三年生,南開大學哲學學士、碩士,俄亥俄州立大學政治學博士,香港中文大學教授。中文近作是《不發表就出局》。
出版社信息:
暂无出版社相关信息,正在全力查找中!
书籍摘录:
暂无相关书籍摘录,正在全力查找中!
在线阅读/听书/购买/PDF下载地址:
原文赏析:
叔本华的哲学,一如世间任何事物,经过流行的巅峰以后,就重新归于相对的沉寂。这固然与世人普遍肤浅的理解力有关人们因而宁愿一劳永逸地接受令人舒服的乐观世界观;
深刻的哲学必然渗透着常人所认为的悲观意味,因为“天地不仁,以百姓为刍狗”,它并不以人们的意志为转移。常人只是一厢情愿、出于个人喜好而主观地粉饰、美化生活及其目的。
真理是可以等到的,因为它长久存在。
我们依恋这一生存,就是因为这一生存本身的缘故,而不是出于对死亡的恐惧;并且我们渴望看到这一生存能够永恒地延续。
一般来说,各个时代的智者们,都说过同样的话语,而愚人们也就是各个时代数不胜数的大多数人也做着恰恰相反的同一样事情。因此,伏尔泰说过“,当我们离开这个世界的时候,这个世界还是照样愚蠢和邪恶,跟我们刚来到这个世界的时候所发现的并没有两样。”
对于一个人的幸福,甚至对于他的整个生存,明显首要的东西就是这个人自身的内在素质,它直接决定了这个人是否能够得到内心的幸福,因为人的内心快乐抑或内心痛苦基本上就是人的感情、意欲和思想的产物。而人自身之外的所有事物,对于人的幸福都只发挥间接的影响。因此,同一样外在的事物和同一样的境遇对于我们每一个人的影响都不尽相同;就算处在同一样的环境,每一个人都生活在不同的世界中。因为与一个人直接相关的是这一个人对事物的看法、他的感情以及他的意欲活动。外在事物只有在刺激起他的上述东西时才能发挥作用。每个人所生活的世界首先建立在这个人对于这个世界的理解之上。这个世界因为各人头脑和精神的差异而相应不同。因此,每个人的世界是贫瘠的、浅薄的和肤浅的,抑或丰富多彩、趣味盎然和充满意义这视各人的头脑而定。例如,不少人羡慕他人在生活中发现和遇到的饶有趣味的事情,其实前者更应该羡慕后者所具有的理解事物的禀赋才对。在后一种人的描述中,他们经历过的事情都含意深远,令人回味无穷,而这一点正可归功于他们认识事物的...
把部分的孤独带进社会人群中去,学会在人群中保持一定程度上的孤独。这样,他就要学会不要把自己随时随地的想法马上告诉别人;另外,对他人所说的话千万不要太过当真。他不能对别人有太多的期待,无论在道德上抑或在思想上。对于别人的看法,他应锻炼出一副淡漠、无动于衷的态度,因为这是培养值得称道的宽容的一个最切实可行的手段。
闲暇是人生的精华,除此之外,人的整个一生就只是辛苦和劳作而已。……凡夫俗子只关心如何打发时间,而略具才华的人却考虑如何利用时间。头脑思想狭隘的人容易受到无聊的侵袭,其原因就是他们的智力纯粹服务于他们的意欲,是意欲的工具。
亚里士多德在《伦理学》里不经意地说过一句话,我视这句话为人生智慧的首要律条,我还是把它译成德语吧:“理性的人寻求的不是快乐,而只是没有痛苦。”这一句话所包含的真理在于:所有的快乐,其本质都是否定的,而痛苦的本质却是肯定的。对于这一句话的详细解释和论证,人们可以阅读我的《作为意欲和表象的世界》第一卷第五十八章。在这里我用一个日常司空见惯的事实对此真理加以解释。假如我们整个身体健康无恙,但只有一小处地方受伤或者作痛,那我们身体的整体健康并不会进入我们的意识,我们的注意力始终只集中在那疼痛的伤处。我们生活中的总体舒适感觉就会因这一小处伤痛而烟消云散。同样,尽管各样事情都按照我们的想法进行和发展,但只要有一件事情违反了我们的意愿——尽管这只是一件微不足道的事情——这一并不如意的事情就会进入我们的头脑;我们就会总惦记着这一件事情,而不会想到其他更重要的、已经如我们所愿发生了的事情。在这两个例子里面,我们的意欲都受到了伤害。在第一个例子,意欲客体化在人的机体里;在第二个例子,意欲则客体化在人的渴求、愿望当中。在上述两种情况,我们都可看到意欲的满足总是否定的。意欲获得的满足并不直接被我们感觉得到,它顶多只以反省、回顾的方式进入我们的意识。但是,意欲受到的抑制确实肯定的,因此,这种状况会明确表示出来。每一快感的产生其实就是意欲所受到的抑制得到了消除,意欲获得了解放。所以,每一种快感都持续相当短暂的时间。
这条规则教育我们不要把目光盯在追求生活的快感和乐趣上面;而是尽可能地注意躲避生活中数不胜数的祸害。假如这条路子并不正确,那么,伏尔泰所说的话也只能是假的了——他说“快乐只不过是一场梦幻,但痛苦却是真正实在的”。
最廉价的骄傲就是民族自豪感。沾染上民族自豪感的人暴露出这一事实:这个人缺乏个人的,他能够引以为豪的素质。如果情况不是这样,他也不至于抓住那些他和无数百万人共有的东西为荣了。拥有突出个人素质的人会更加清晰地看到自己民族的缺点,因为这些缺点时刻就在自己的眼前,但每一个可怜巴巴的笨蛋,在这世上没有一样自己能为之感到骄傲的东西,那他就只能出此最后一招:为自己所属的民族而骄傲了。由此他获得了补偿。所以,他充满着感激之情,准备不惜以“牙齿和指甲”去捍卫自己民族所持有的一切缺点和愚蠢。
精神迟钝的后果就是内在的空虚。
这种空虚烙在了无数人的脸上。并且,人们对于外在世界发生的各种事情——甚至最微不足道的事情——所表现出的一刻不停的、强烈的关注,也暴露出他们的这种内在的空虚。人大内在空虚就是无聊的真正恩怨,内心空虚之人无时无刻不在寻求外在刺激,试图借助某事某物使他们的精神和情绪活动起来。他们做出的选择真可谓饥不择食,要找到这方面的证明,只需看一看,这些人所沉迷的消遣是多么的贫乏和单调,还有同一样性质的社交谈话,以及许许多多靠门站着的和从出口往外张望的人。正是由于内在的空虚,他们才追求五花八门的社交、娱乐和奢侈;而这些东西把许多人引入穷奢极欲,然后以痛苦告终。
一个精神富有的人首先寻找没有痛苦、没有烦恼的状态,追求宁静和闲暇,以及争取过上一种安静、简朴和尽量不受骚扰的生活。因此,一旦对所谓的人有所了解,他就会选择避世隐居的生活;如果它具有深邃、远大的思想,他甚至会选择独处。因为一个人自身拥有越丰富,他对身外之物的需求也就越少,别人对他来说就越不重要。
人在这个世界上要么选择独处,要么选择庸俗。
其它内容:
书籍介绍
•叔本華流傳最廣之作,被翻譯成三十多種語言
•德文直譯全新譯本
叔本華的偉大之處,
在於他站在整幅生命之畫面前,
解釋完整的意義。
────尼采(Friedrich Wilhelm Nietzsche)
我認為,我們的整個生命,有不如無,最高的人生智慧,是棄絕人生。
能說「我獨自承擔全部的自我」,是幸福的首要條件。
人生智慧就是幸福生活的藝術。
願望──亦即匱乏,是各種享受的先決條件。
虛榮──在他人的歡呼基礎上建立對自己的高度評價。
驕傲──已經完全確立了對自己的高度評價。
名譽──客觀而言,是他人關於我們的價值的看法;主觀而言,是我們對他人看法的畏懼。
庸俗──出自無知識的欲望狀態。
信任──最主要的成份是懶惰、自私與虛榮。
命運──對自己拙劣作為的稱呼。
逐層解析健康、財富、名聲、榮譽等真正意義
掌握日常生活如何獲得幸福快樂
叔本華說:「人生是否符合關於幸福生活的這個概念,眾所周知,我的哲學提供了否定的答案」,然而,《人生智慧箴言》這本書是「以對這個問題的肯定回答為前提」而寫──
為何叔本華要寫一本和自己哲學立場矛盾的書?為何要特別寫「如何幸福」?
自始以來,人生在世,莫不希求快樂美好的生活。然而,橫阻在我們面前的卻是無窮無盡、大大小小的困難和障礙,當我們跌跌撞撞、焦躁無助之時,就會深刻領悟悲觀主義哲學的意涵,從而獲得心靈的平靜和清明,並激揚我們勇敢地迎向未來。
時代需要叔本華,我們需要叔本華。
一個悲觀主義哲學家
對於人生苦難的清明回應
二○一四年十一月本社出版韋啟昌翻譯之《人生的智慧》一書,頗受大眾讀者喜愛。此次出版,為李連江教授根據德文直譯之全新譯本,書名也改為原書名之全稱。
网站评分
书籍多样性:5分
书籍信息完全性:4分
网站更新速度:4分
使用便利性:9分
书籍清晰度:3分
书籍格式兼容性:4分
是否包含广告:4分
加载速度:9分
安全性:5分
稳定性:9分
搜索功能:9分
下载便捷性:8分
下载点评
- 好评多(428+)
- 四星好评(266+)
- 下载快(324+)
- 体验满分(260+)
- 二星好评(296+)
- 实惠(265+)
- 无水印(534+)
下载评价
- 网友 利***巧: ( 2025-02-01 00:41:09 )
差评。这个是收费的
- 网友 国***芳: ( 2025-01-17 09:01:49 )
五星好评
- 网友 孙***夏: ( 2025-01-06 18:42:23 )
中评,比上不足比下有余
- 网友 后***之: ( 2025-01-09 12:09:48 )
强烈推荐!无论下载速度还是书籍内容都没话说 真的很良心!
- 网友 訾***晴: ( 2025-01-16 07:10:58 )
挺好的,书籍丰富
- 网友 温***欣: ( 2025-01-17 12:35:52 )
可以可以可以
- 网友 孙***美: ( 2025-02-02 15:23:50 )
加油!支持一下!不错,好用。大家可以去试一下哦
- 网友 石***致: ( 2025-01-10 01:50:38 )
挺实用的,给个赞!希望越来越好,一直支持。
- 网友 戈***玉: ( 2025-02-03 10:05:00 )
特别棒
- 网友 晏***媛: ( 2025-01-23 18:27:33 )
够人性化!
- 网友 芮***枫: ( 2025-02-02 06:52:44 )
有点意思的网站,赞一个真心好好好 哈哈
- 网友 马***偲: ( 2025-01-08 01:41:44 )
好 很好 非常好 无比的好 史上最好的
- 网友 訾***雰: ( 2025-01-12 22:57:49 )
下载速度很快,我选择的是epub格式
喜欢"人生智慧箴言"的人也看了
戏曲里的中国 下载 pdf 百度网盘 epub 免费 2025 电子书 mobi 在线
静电加速器:一个多功能工具(英文) 下载 pdf 百度网盘 epub 免费 2025 电子书 mobi 在线
商法:实用版法规专辑(新7版) 中国法制出版社 中国法制出版社【新华书店正版图书书籍】 下载 pdf 百度网盘 epub 免费 2025 电子书 mobi 在线
全新正版现货 模拟电子电路基础 学习指导及习题解析 堵国樑 黄慧春 主编 模拟电路 高校教参 东南大学出版社【可开发票】 下载 pdf 百度网盘 epub 免费 2025 电子书 mobi 在线
物理化学(第四版) 下载 pdf 百度网盘 epub 免费 2025 电子书 mobi 在线
- 卖场规划与设计 下载 pdf 百度网盘 epub 免费 2025 电子书 mobi 在线
- 俄语听力强化教程(上册)(配光盘) 下载 pdf 百度网盘 epub 免费 2025 电子书 mobi 在线
- 人如白玉戏如兰 下载 pdf 百度网盘 epub 免费 2025 电子书 mobi 在线
- 什么是什么-珍藏版:未来能源 下载 pdf 百度网盘 epub 免费 2025 电子书 mobi 在线
- 2021注册公用设备工程师(给水排水)执业资格考试基础考试历年真题详解 下载 pdf 百度网盘 epub 免费 2025 电子书 mobi 在线
- 寄给女人的神秘理财信 财宝仙人 下载 pdf 百度网盘 epub 免费 2025 电子书 mobi 在线
- 流浪地球 长江文艺出版社 下载 pdf 百度网盘 epub 免费 2025 电子书 mobi 在线
- 数据库基础与应用(Access 2016)(第2版)(含视频教学) 下载 pdf 百度网盘 epub 免费 2025 电子书 mobi 在线
- 计算物理 下载 pdf 百度网盘 epub 免费 2025 电子书 mobi 在线
- 史记智慧故事 下载 pdf 百度网盘 epub 免费 2025 电子书 mobi 在线
书籍真实打分
故事情节:3分
人物塑造:6分
主题深度:4分
文字风格:9分
语言运用:8分
文笔流畅:9分
思想传递:4分
知识深度:4分
知识广度:8分
实用性:7分
章节划分:8分
结构布局:7分
新颖与独特:9分
情感共鸣:7分
引人入胜:5分
现实相关:6分
沉浸感:9分
事实准确性:9分
文化贡献:6分